职场上最拧巴的场面莫过于:一边喊着辞职,一边又疯狂加班。
公司、老板、同事,职场中的坏境、人、事似乎处处有槽点,真辞职又下不了决心。
其实,“完美工作”是个伪命题,对一份工作满意与否有很多主观因素。
管理好这两点,把心态放平和,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工作。
期望管理
一位经济学家说过:“什么是贫穷?你的欲望比你的收入多一块钱。什么是富有?你的欲望比收入少一块钱。”
这句话用在管理期望值上,再合适不过。
降低期望值,往往会收获惊喜;期望值不对等,是矛盾和冲突的根源。
有个刚辞职的95后,抱怨自己老板不懂用人,她付出很多才从小白晋升为项目负责人,但工资涨幅跟不上她的成长速度。
而实际上,老板当初招她来,是因为试用期表现亮眼,所有任务超预期,给的入职薪资高于市场平均水平。
但是半年后,公司的业务扩大,任务重、要求高,一个新人只能拼尽全力才让自己没被淘汰。
于是,员工视角下自己很不容易,期望老板给予更多鼓励;老板视角下,并没有什么惊喜,甚至每天忙于逆境生存,为了让全体员工不失业已经筋疲力尽。
双方各自委屈。
在我看来这个年轻人的辞职是冲动的,因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正确的期待。
到底想通过一份工作实现技能的提高,能力的锻炼,还是必须找到一个对自己有正向鼓励且出手大方的老板。
如果是前者,只需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,让自己值钱比当前的薪资价格更重要。
当然,选择后者也无可厚非,那要做好一件事,与老板进行充分沟通。弄清老板对你当前岗位的要求是什么?未来是否会有调整?并提前讲好完成到什么程度能得到什么。
这样方便自己对期望值做管理。一旦你发现与想象中有出入,不如一早离开,以免浪费时间。
关系管理
上面的方法很适合新人快速做出去与留的判断,但是跟老板谈判,对于一些公司“老人”并不容易,因为感情上也有沉没成本。
时间久了,员工与老板之间,很容易产生一起奋斗的“战友情谊”。
你们一起见证从零到一的项目,看着从一个工位到盘下一块办公的地方,陆陆续续有新的同事加入。这种“养成系”的成长体验,把你们紧紧地绑在一起。
当然,这种感情很多时候出现在公开的场合,体现团队的力量,谈钱的时候另说。太把老板当“自己人”,容易陷入以下两个误区。
误区一:跟老板关系好,遇到事情可以相互体谅。
都说职场上无朋友,同事是这样,老板更是。
我有朋友高龄怀孕一早请产假在家保胎。她以为老板可以体谅她得子不易,把职位留住,不想刚走没多久新人就来了。
她还在发懵,我们这么多年交情换不来一刻的理解?
然而老板视角下:你经历了什么与我无关,我只看结果。更何况,工作是工作,生活是生活。
老板和员工的雇佣关系,从签合同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。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,你提供体力、脑力,换取一份薪资回报。不管是打成一团,还是暗地较劲,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都基于此。
在双方合作的前提下,会尽可能展示好的一面。平时的客套寒暄,别太当回事。不管对老板还是对个人来说,收起情绪是职场的一堂必修课。
误区二:你是公司的“元老级”人物
如果你选择了一家创业公司,那你一定没少听老板的豪言壮志,老板画的饼也吃了不少。
甚至在面试的时候,知道公司规模在10人以,去上班才发现只有老板、老板亲戚和你,这时候听上一句:“你是元老级人物,干得好是可以分期权的。
关于公司分股权,有这么一个段子:
童文红在阿里做前台,本来都打算辞职了。遇到公司股份改制,马云分给了她0.2%的股权。
他说:“将来阿里巴巴上市,市值会达1000亿,你就在阿里干,不用再到其他公司去了,等公司上市了你就身家上亿了。”
童文红是阿里巴巴的第116号员工,从月薪500的前台员工做到了身价上亿的董事长,是跟对了老板,选对了公司,但离不开的实力和努力。
像童文红这样的例子实在是稀缺。有些人会侥幸地认为:毕竟是“元老”,老板摸着良心也不会亏待我。现实却是公司能不能活下来还是个问题?更不用说晋升和分钱了。
财经学家吴晓波说:“今天的中国是全球创业企业最多的国家,每天一万家新创企业诞生。同时,也是失败企业最多的国家,每年两百多万家倒下,97%的企业会在18个月里面宣告死亡。”
加入创业公司,就是加入一场豪赌。相信水涨船高,只要公司一直发展下去,自己的职位和收入也会上升。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死磕一家公司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。
解决方案是,警惕老板的“烟雾弹”,正确评估发展机会。
首先,听到公司的发展规划,要学会打个折扣。
谈到公司发展的时候,听到一年成立、两年融资、三年上市这样的规划,及时喊停。如果听到一个季度200万,明年千万的营收目标,心里一定要亮红灯。
第一次见面就侃侃而谈的目标,大概率是会泡汤的。这一套说辞也不是所谓的自信,只是老板的“烟雾弹”。你在悄悄算未来的奖金收入,老板可能就在算底薪砍下的成本。
其次,现实一点,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。
如果你看好这家小公司的发展,一定要以始为终,评估个人的职业发展,做好职业规划。千万不要抱着“我可以学”的心态加入,职场谈贡献,不谈苦劳。
加入公司前,通过网络和人脉联系,问问周围人的看法。在工作的圈子,大概也会听到一些消息。重视弱关系的连接,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。
不要害怕跟公司谈条件,一定要切记:不能落到合同的,都是空谈!
总而言之,期待一份工作是完美的必定是个伪命题,最重要的是在一份工作前后,去微调自己的职业规划,坚定自己的目标和方向,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和职位,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。
End
达才网 运营公司:达州市达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蜀ICP备07009231号-1
地址:达州市金兰路70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楼大厅 EMAIL:3010907424@qq.com
Powered by 达才网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