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收到一条私信:
对于我这种经历不多,不知道喜欢什么的来说,做这种“第一次一定要选好”的职业选择太困难了。
我不知道什么领域是我想深耕的,做这种“大决定”会让我觉得很困难,因为找不到“心之所向”。
…
与此同时呢,心里面觉得可惜,学了很久的财务就要这么放弃了。
虽然学的不是特别好,但心里越想越不是滋味。
特别是当我最好的朋友说我的路“越走越窄”心里更难受了,考虑到“资源”“滚雪球”等等,觉得财经类后期肯定是比教培行业更好的选择。
简单来说:
1.“第一次一定要选好选对”这个说法不成立
2.不管是一直干还是以此为地点,教培上限的可能性都能与财经后期相抗衡,甚至能超过不少。而且这两种行业最开始所需的核心能力不一样,不适合对比。
3.心态放开,眼光放远,保持留意外面的世界,路就不会越走越窄。
4.学生时代都想拿满分,现在要允许自己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拿出及格就行的心态和精力就好。
具体来说呢:)
1.
现在大家普遍觉得迷茫、希望能去一个对的适合自己的地方有所作为,也一定程度说明时代进步了,人类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。
就像最近热映的佳作《心灵奇旅》,都开始寻找把内心拼凑完整的那份火花了。
我觉得趁着年轻时试错成本低,还是要勇于尝试自己想尝试的,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。
既然想跳出内卷,就不要用内卷的游戏规则套住自己。
对于一个没有明显求职偏向的人(这很常见),即没有觉得自己对某某行业就是有一种热爱(这份热爱有迹可循,而不是大家都说这个企业不错,优秀的学长学姐都去了那里),那么选择A或B行业/公司/岗位其实都没有什么区别…
因为无偏向,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人生没什么影响。所以真心觉得这类选择要轻着做,不要过于纠结和比对。还是那句:人生不是单行道,遵循缘起缘灭就好。
同时我建议,这类同学最好找一份能尽可能留出更多的私人时间的工作,跟外面的时间保持好联系,在工作之外好好探索自己更喜欢什么,更需要锻炼什么样的能力,然后再敲定下一条赛道。
不要光看一份职业的面子,要看它的里子到底能锻炼出什么样的能力,你觉得在目标阶段锻炼出这种能力在未来能有多大收益。
这种选择其实更考验一个人的定力和对自我的要求,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能成事。
虽然可支配的时间变多,但由于你是无枝可依的,更应该保持危机感。
2.
以学生时代的经历炼就而成的眼光来看,应届生根本无法直接定论哪个行业/专业的后期更强,基本都是听过来的人话避开“天坑专业”和选择“热门行业”。
以及,根本分辨不出身边哪位同学才是日后真正的黑马?
就像那句很通俗的:全班第一不一定“混”得最好。
现在还可以加上,不一定活得最开心和自在。
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都从教培行业出身,比如演绎出“真还传”的乘风破浪的罗永浩老师,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辅导老师对应多方面的能力。
当然,财务行业也是,就比如阿里现任的张勇就是出身与此。
任何行业都有勤勤恳恳小有收获的人,也有心绪不稳患得患失畏手畏脚到头来不敢回首的人。
还都能找出一个耀眼的像“怪胎”一样的存在,愣生生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,激励自己原行业里的门徒前进:你看人家就是这么走过来的,那我应该也可以…
个人发展看个人能力、对机遇的把握以及对时代进程的顺应。
只有个人能力够突出,提问里提到的“资源”才能得以积累,才能“滚雪球”。
而且也别忘了,人就是这样一种“千金难买我乐意”的动物,在做选择时金钱地位等因素不会一直那么重要。
之前有很多学弟学妹问我关于四大的问题:
专业不对口能进吗?学校不太好有希望吗?考完某某证书有帮助吗?
等等...
仅对于四大,我之前实习时跟普华及安永的很多合伙人都请教过,后来也跟很多四大出身的前辈打过交道,他们都表达过:
其实对于商业服务类的乙方,在升至合伙人之后才可以说事业真正开启了,但这条路最快都需要十多年的铺垫,行走踏稳需要舍弃很多的私人时间一心铺在工作上。
想进四大、想升合伙人的应届生首先要问自己是不是能下定决心先过十多年的“苦日子”,以及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能否支撑自己慢慢熬。
尤其由于互联网的崛起,外资的行情不可同日而语。
当传统的晋升都加大了难度,更不用说走出一位类似张勇等人的前辈了。
任何行业都不光鲜,在任何行业有所作为都要花大量的心血和付出。
当然,现在也有不少人一直都在“四大”(泛指任何一个行业的传统知名企业),常年被工作所“困”,路越走越窄。
虽然窄与宽更多只是个人的感觉,但感觉本就要受到重视。
但也有人像搭上快车道一样,每次选择/跳槽都很果断,越来越知道自己要什么。
门里门外,机会一直都有,天资、人品、学历、经验、甚至社会人脉都是被考量的因素。
你能不能拿到呢?
达才网 运营公司:达州市达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蜀ICP备07009231号-1
地址:达州市金兰路70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1楼大厅 EMAIL:3010907424@qq.com
Powered by 达才网.